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迷信《慾望城市》:名牌?愛?女人?


"Women come to New York for the two L's: Labels and Love."
--Carrie Bradshaw


光是文首這句引言,便暴露這部電影(不敢說影集系列如何,真希望有比電影版好)的企圖:《慾望城市》用愛跟時尚包圍女人,粗魯的定義外地到紐約的女人是為了(只為了?)尋找兩個夢想:名牌,和,愛。

可是,名牌真的是名牌嗎?愛真的是愛嗎?女人真的都是為了愛跟名牌到紐約來的嗎?

名牌的確創造出許多美麗,但是我們是不是要租用名牌包、擁有名牌包才會滿足?

美麗歸美麗,時尚歸時尚。時尚美則美矣,卻是把商品創造成造物主般的至高無上,令人趨之若鶩,甘心掏錢,說到底,無非是『商品拜物』,馬克思也要掩面哭泣。

在紐約,我們是不是能夠得到愛?《慾望城市》所謂的愛是什麼?無非是想要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除了事業成功之外,最好也是讀心機器人,永遠滿足女人的要求,永遠知道女人的期待,永遠--請注意,是「永遠」--不能脆弱軟弱懷疑逃避。

在真愛的政治底下,男人永遠被圈禁在男子氣概的框架之中,女人也連帶的,帶著「新女性的要求」的面具,永遠被定位成軟弱的女人:為什麼男人的體貼溫柔體諒堅強是理所當然?這無止盡的要求男人付出之下,其實隱藏可怕的定義:男人要付出,因為女人要接受愛;女人要求男人付出,因為女人沒有付出的能力。

在Carrie的婚禮準備過程、等待道歉、與夢幻般的求和場景之中,在Miranda一昧的要求中,我只看到這個故事如何帶著新世代女性的面具把女人定位成無能付出的可悲存在。如果她們曾經說一句體貼的話、真心傾聽過她們的男人的恐慌、或者表達過一點點、一點點也好,希望知道兩個人出了什麼問題的話,才真正算是獨立的女人。無能付出,就是失敗。劇中四位女主角許願五十歲之後還是要做自己,但是不管幾歲,抱著自以為是女人、大家都要對我好的想法,不是自我實現,叫做自我中心。結果也只是打著愛情的標語,重現自我中心的價值。

也或者,不管是所謂的真愛還是所謂的名牌,都只是廣告標語,《慾望城市》真正要賣的其實是紐約本身。Samantha不喜歡加州總是要開車的生活、寧願被抗議群眾潑雪也要說紐約真好;Charlotte在墨西哥只願意吃紐約製造的商品,十足十的紐約帝國主義:只有紐約的東西才是能吃的,只有紐約的東西值得信賴,其他的都要存疑。所以,她糗態百出的拉肚子到底真的是因為那口水,還是因為她不信任紐約以外的食物?《慾望城市》以愛情和時尚為招牌,愛情是自我想像的愛情,名牌是別人替自己決定的最愛,到最後要廣告的,無非是紐約帝國本身:女人一定要來喔,尤其是新女性一定要來喔,因為這裡是新女性的地盤,女人可以在這裡得到美麗和真愛喔,其他的地方都不能信任呢。

我說:Women are lured by the myth of labels and love, and end up laboring, in New Yor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