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在與不在:試論 Rebecca (1940)


Rebecca也許是史上最成功的女演員,因為她根本不必出場,就抓住所有人的目光。她以缺席的死者而能為本片的片名,也可以說是史上最成功的鬼魂吧。片中沒有Rebecca,也充滿Rebecca:她的通訊錄、她的生活作息起居、她的手帕、她的衣服打扮、她房間、她的僕人、她的情人…連最後一個鏡頭也結束在Rebecca的床上。Rebecca強烈主導自己的人生,就連自己的結局也算好了,可以說一切以Rebecca為重心……

但是我關注的角色不是Rebecca。

本片的女主角兼敘事者無名無姓,我們只知道她是第二任的Mrs. de Winter,所有的一切都被Rebecca掩蓋,然而對我來說,她也許是本片中唯一勝過Rebecca的人。她遭受的壓力好像是來自Rebecca,然而不是,本片雖名為Rebecca,我卻看到一個年輕女子自己為自己驅魔的故事。

女主角剛開始年輕、沒有社會地位、無親無故、也沒有錢,在當有錢太太伴遊(companion)時遇見男主角Maxim,她對男主角的愛情有很大一部分戀父的感情:劇中交代她新喪父不久,而且與父親關係緊密。處在這樣的位置,她非常想要重新被愛,她在結婚之前、來到Manderley莊園之後,處處在乎別人的眼光、永遠絞扭著手指、侷促不安、有時還會咬指甲,連Maxim也曾經對她說:「你不要表現的好像是女僕一樣!」她還曾經對Maxim表示只要當他的同伴(companion)就滿足了(請注意這個companion的雙關:她完全沒有一個身為女主角/女主人的自信)在這樣的狀態下所有的資訊/暗示都會轉變為訓示/訓練。也可以說,女主角是自動自發的為Rebecca的鬼魂所迷,因為她太想要重新建立一段可以被愛的關係。如果沒有Rebecca,她也許就甘於被男主角Maxim視為小孩子(Maxim總是喚她child,girl, darling, sweetheart)但是她想要那極盡寵愛的位置:Rebecca的位置;她一邊說自己只要當個companion就好,可是她心裡絕對不是只想要當companion。是這樣的心態才讓Rebecca/ Mrs. Danvers趁虛而入。女主角可以說是被Rebecca媚惑、其實也不是被Rebecca媚惑:她是被自己想要被愛的焦慮魅惑了。

所以當她知道真相、焦慮紓解之後,她終於甘於自己的位置。Maxim一度捧著她的臉嘆息:"It's gone. That funny, young loss look I loved. [. . .] I killed that when I toldyou about Rebecca." 可是她並不是被Rebecca所困,Rebecca也許是大家的夢(無論是惡夢還是美夢),卻不是女主角的夢。女主角夢見的是Manderley莊園、是侵擾她的焦慮,卻不是Rebecca。

電影結束在Rebecca著火的床上和她的R字,也許希區考克也是把焦點放在Rebecca身上,可是我私心卻希望電影能拉長一點點,以男女主角離開Manderley、女主角對Manderley的最後一眼作結,那才是她的結局,她雖然無名,這樣的無名倒更引我注意:對應著Rebecca有名無(戲)份,無名有戲份的女主角才是最引人入勝的空白紙。

註:原文刊載於ptt電影板。

1 則留言:

Charis 提到...

我是先看了小說才看電影,還是比較喜歡小說給人的想像空間;不過我也很喜歡電影,而且這篇文章寫得真好,其中的想法我也非常認同~~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97年的迷你影集版?和電影風格完全不同,但一樣值得推薦,印象中也比較忠於原著。